近閱北京市由史樹青先生主編之《收藏家雜誌》總號第18(19968月出版),發現其中第7-8頁在馮先銘與馮小琦(馮家父女依序為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和理事.同屬北京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員) 所著〈宋元青白瓷及其仿品〉一文中,發現作者將北京市首都博物館收藏之「元代青白釉磨」(見圖一)判定為民國所仿。在此本人要說 : 「我不認同馮先銘和馮小琦的看法。」理由如下──

       原馮先銘與小琦所論為 : 「從大量傳世及出土的青白瓷以及窯址發掘的標本中未見有磨盤這種器形。此器造型上為磨盤,下部鏤空,鏤空內置一雄雞。設計手法拙劣,磨盤上所刻菊瓣紋與上述民國仿青白瓷盒相似,故而判明為民國仿品。」

       1 在邏輯推理上,不能說因為『從大量傳世及出土的青白瓷以及窯址發掘的標本中未見有磨盤這種器形。』即認定元代或其它年代從未生產過該磨盤器形之青白瓷。在中外之陶瓷收藏界中之博物館及文物單位與收藏家出版之諸多藏品圖錄裡不也出現過所謂傳世、出土及窯址發掘的標本中從未見其器形之孤品嗎?

       2 其言該磨盤之設計手法拙劣,其判斷之正確性似有待商榷。依本人看,該磨盤之整體設計不俗,頗具鄉土趣味性,且其形態逼真傳神,應屬佳作之選。故若據其二人之私自審美觀點所下負面評語而認為該磨盤為民國所仿,應非屬公允之定論也。

       3 其言該磨盤上所刻菊瓣紋與其在同一文中所述之「民國仿青白瓷盒」相似,故判之為民國仿品。關於此點,本人找到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副會長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伯謙先生所主編之《龍泉窯青瓷》 (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89月初版)一書之第176、250、259頁分別刊出同屬龍泉青瓷之元代及明代刻纏枝牡丹花紋瓶共三件器物之彩照,三瓶皆具有與該磨盤所刻之菊瓣紋相近或相同之並排長條狀飾紋(見圖二、三、四),據此可證明在元與明代之中國即曾流行過此種並排長條狀之菊瓣飾紋,而該磨盤自應可能為元代或明代所生產。故馮氏父女可懷疑而實不宜斷言該磨盤為民國時所仿。

            4  本人細看該磨盤之彩照,發現該器物出現十幾處以上之傷殘斷裂痕跡,看來不像是短時間內故意敲壞者,應屬經過數百年遺留下來之非故意人為或自然毀損痕跡。

               5  綜上析論,我認為該首都博物館收藏之「元代青白釉磨」應屬到代真品或者係明代所出產者,而非馮先銘先生與小琦兩位古瓷專家所斷之民國仿品也!

 *一貫道博物館 http://e5668.pixnet.net/blog

圖一

img842.jpg  

元代 (或明代)  器長 : 11.5公分 摘錄自原轉錄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91年

9月初版之《首都博物館藏瓷選》第101頁之北京市《收藏家雜誌》總號

第18(19968月出版)第8頁                          北京市首都博物館藏

 

圖二

img843.jpg  

元代  器高 : 71.6 公分

 

圖三

img844.jpg  

明代  器高 : 70.5 公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四

img845.jpg  

明代  器高 : 32.9 公分  浙江金華侍王府紀念館藏

 

                      郭無妄  寫於 藍月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56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